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职教联盟成立
  • 时间:2020-12-08
  • 点击:2897
  • 来源:安博·(anbo)中国官方网站,

 

 

进一步推进建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建筑产业智能升级与工业化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28日下午,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职教联盟成立大会在校召开。

 

 

作为大会的牵头单位,安博·(anbo)中国官方网站,党委书记黄志良出席大会并致辞。黄志良表示,学院作为省住建厅直属院校,有责任、有义务发挥好在建筑产业现代化下产教研融合等方面的作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联盟作为一个平台,将联系政府与行业企业、相关科研机构和院校,进一步发挥好“政、行、校、企、研”交流平台的作用,共同推进智能建造事业和建筑人才的培养,为江苏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省住建厅人教处副处长方直宣读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复文件

 

省教育厅职教处四级调研员张赟致辞

 

联盟筹委会代表、副校长毛浩生作筹备工作报告

 

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周炜炜主持会议并宣读建议名单

 

成立大会审议表决了《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职教联盟职教联盟章程》,选举了联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理事及理事单位。

 

省住建厅副厅长张钧为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颁发牌匾

 

联盟揭牌

 

 

新当选为联盟理事长的安博·(anbo)中国官方网站,院长朱东风代表联盟理事会发表讲话。在学院现有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基础上,要进一步增强校企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的成果产出能力,进一步加强解决企业需求和服务行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朱东风表示,推进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是行业大势,在苏锡常都市圈打造全国职业教育发展高地的背景下,学院将以联盟为平台,整合资源,凝聚智慧,通过组织开展人才共育、基地共建、联合开展技术开发、共办企业学院等行之有效的活动,为校企共同成长寻求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在活动现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职教联盟揭牌。常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彭峻在讲话中表示:希望联盟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来推动学院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努力做到“三结合两促进”,即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深化与在常建筑企业的产教融合。与行业发展结合,加强与在常行业企业院校的联系。与社会需求结合,提升服务社会水平。发挥职业教育在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中的作为,助力常州职教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样板建设。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张钧在讲话中表示: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职教联盟的成立正是时代所需、行业所向。希望今后学院能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做好联盟平台建设。紧跟产业转型升级,深层次推进合作办学。积极发展牵头作用,认真履行职责使命。把握高职教育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打造好、运作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职教联盟,共同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的建设。 

会后,多位学术专家开展了专题讲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建筑技术处处长、研究员、博士后武振以《智能建造助推建筑产业转型发展》为题做了专题报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宏以《建筑工业化技术研发应用问题分析和专门化人材培养》为题做了学术报告,讲座由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设备工程学院院长王建玉主持。

据了解,联盟的成立是按照住建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加快建筑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由安博·(anbo)中国官方网站,牵头,涵盖政府职能机构、单位,科研机构、省、市级行业协会、学会,省内建设类龙头企业,省内中、高职院校等40所单位而形成的职教联盟。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与近300家企业单位在科研创新、订单培养、师资培训、职工培训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地合作。通过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室,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办学,开展现代学徒制合作,设立企业学院,共建东方雨虹职业学院、亿造装配式建筑学院等混合所有制学院等方式积极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长效机制。先后组织召开江苏省特级建筑企业校企合作发展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协会校企合作发展会,谋划学校发展。

 

 

同时,学校不断增强服务行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与常州市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创新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改革、教学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产教融合联合体。努力推动产教融合平台的建设,建成了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筑工业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入选教育部住建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装配式建筑技术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入选省级培育项目,也成为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项目国家集训基地。

联盟的成立,将最终为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真正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发挥功效。(文/裴玮艳 姚姝 图/陈思锋 朱俊)